来源: 中国金融家作者:发布时间: 2023-05-09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而数字化是实现乡村振兴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金融科技遇见乡村振兴,金融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发挥得更加明显——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平台发挥技术优势,一方面,可突破物理局限,使金融资源流向农村,实现每个个体均能平等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可破解农户征信难题,提供完善的综合金融服务,有效降低农户的融资成本。
“信贷直通车”通向乡间地头
202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六部门,在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启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旨在探索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打造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与服务,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农村金融承载能力和农民金融服务可得性,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金融保障。
示范工程实施两年来,已打造近300个可借鉴、可推广的惠农利民数字普惠金融样板,推动更多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例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移动支付业务较快增长,截至2022年6月,我国农村地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27亿,表明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农村支付服务的主力军。同时,各地积极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纵深发展,切实解决农村居民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此外,银行保险机构优化传统金融业务运作模式,提供适合互联网场景使用的多元化高效金融服务,增加对广大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供给。
记者了解到,农业农村部借助大数据“桥梁”启动的“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打造了“主体直报需求、农担公司提供担保、银行信贷支持”的高效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即首创由政府搭建平台,推动实现农村金融资源“点对点”直达、金融机构与新农主体“面对面”对接,创新了便捷可信的贷款渠道和贷款产品,有效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跨越“贷款难”的第一关。这一模式为各大商业银行拓展农村市场开辟了高效的获客渠道,提升了各大商业银行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服务的积极性。
截至2022年末,“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累计为78.82万个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对接服务,成功授信31.62万笔,授信金额超过1000亿元……数据背后,反映的是金融机构通过数据交互批量获客的便捷高效,也体现了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从“单打独斗”到“搭台唱戏”的实践与转变。
金融科技打通农业数字化完整链路
肉牛产业作为贵州凤冈县主导产业之一,是推动凤冈农业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为促进凤岗肉牛产业发展,京东科技将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引入当地肉牛养殖产业,为凤冈县地方政府平台、贵州黄牛产业集团凤冈县有限责任公司、兴业银行遵义分行、肉牛养殖户提供生物资产数字化智能养殖解决方案,助力凤冈肉牛产业数字化升级。在这一数智化解决方案中,金融机构通过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实现对肉牛的活体监控,及时把控风险,使更多养殖户获得了肉牛养殖信贷资金支持。当地政府平台大力扶持肉牛产业发展,鼓励更多养殖户或农户进行规模化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数字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京东科技从农业生产端的数字化入手,推出京东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弥补了农业数字化链路的最后一块短板,打通了农业数字化完整链路。
京东集团副总裁区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农业已经实现了销售端、物流端等链路关键节点的数字化能力建设,但是生产端数字化能力一直比较薄弱。京东推出的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将助力解决这一问题。”据介绍,京东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除了监管功能,还可以通过京东科技的数字化能力,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AI、大数据等方式,清晰了解农业资产和生产信息,对农业生产全流程进行监管优化,助力传统农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具体而言,京东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将种植、养殖全过程数字化,实现农业资产的数字孪生。通过这一平台,可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实时监测,定期信息获取,生成信息系统,对生产环节完全穿透。目前,京东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已经实现肉牛、生猪、肉禽、蛋禽、水产、羊等多个品类数字化智能服务。京东科技也已形成成熟的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地方政府平台数字化解决方案、企业与商户数字化解决方案,并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地方政府平台等达成商业合作,运用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表示,“京东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是在生产环节数字化的典型案例,其运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生物资产数字化,同时实现了生产环节和管理环节数据的共享与运用。”
智慧政务助力乡村数字化治理
建设数字乡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覆盖,乡村数字化治理模式不断涌现,乡村智慧应急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成为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支撑。
例如,工商银行日前推出“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造全行涉农产品服务的统一载体和输出渠道,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搭建广阔平台。据了解,“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一窗受理”方式,面向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民三端客户,提供涵盖党务、村务、政务、财务、金融服务的“五位一体式”服务,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穿透。具体服务包括智慧党建、数字政务、阳光村务、三资管理、产权交易、惠农补贴管控、宅基地管理、普惠信贷等,可较为全面地满足乡村数字化建设需求,实现综合金融服务“一触即达”,打造乡村金融服务生态。
近日发布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近年来我国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22年底,5G网络覆盖所有县城城区,实现“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乡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农村电商继续保持乡村数字经济“领头羊”地位,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全国六类涉农政务服务事项综合在线办事率达68.2%。数字惠民服务扎实推进,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服务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增至48.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6.0%。
此外,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上线试运行,已汇聚全国农村承包地、集体土地、集体账面资产、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数据;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已有105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建设了宅基地数据库;全国农村房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农村房屋基础信息数据库启动建设……数字化治理在广袤农村越来越普及,为乡村振兴铺就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乡村振兴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