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私募

保障业绩稳定 370只主动权益基金“闭门谢客”

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2-12-05

摘要:  2022年市场接近收官,多只绩优权益类基金公告闭门谢客,目前处于限购状态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已达到370只。  多位业内...

  2022年市场接近收官,多只绩优权益类基金公告闭门谢客,目前处于限购状态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已达到370只。

  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业绩战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部分绩优基金可能短期净申购较多,实施限购有利于投资业绩的连续稳定,避免摊薄投资收益。

  避免追涨杀跌

  370只主动权益基金闭门谢客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日,全市场已有37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份额合并计算)实施限购,限购金额从100元到8千万元不等。

  限购的基金中,金元顺安元启表现最好,年内收益率超过38%;融通先进制造、华泰柏瑞多策略、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等多只产品的收益率超过10%。

  谈及上述基金限购的现象,中加基金一位基金经理表示,绩优基金限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基金规模上升太快,适当控制规模以避免大笔资金涌入稀释投资收益;二是从保护投资者利益考虑,可以避免追涨杀跌;第三,不是所有的基金投资策略都适合规模的快速增长,限购便于基金经理在投资策略与基金规模之间找到更适合的平衡点。

  沪上一位公募人士也认为,绩优基金限购一方面可以维护现有持有人利益,避免短期资金大幅申购可能对业绩造成的短期稀释;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投资者在业绩“高光时刻”大额买入,避免造成投资体验不佳的情况。

  华南一位公募人士透露,相对其他产品,他所在机构的绩优产品并没有出现大量申购或者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今年市场波动剧烈,基金赚钱效应降低,导致基民整体的投资热情显著下降。

  北京一位公募基金经理也称,“我们的绩优基金今年表现抗跌,市场口碑较好。从资金申购看,年内基金规模也出现了一定增长,但没有出现较大申购,总体处于稳健增长态势。”

  理性看待绩优基金

  做好投资规划和逆向投资

  多位绩优基金投研人士告诉记者,持续、合理的净申购对基金管理是利好。但短期的申赎波动可能会影响基金经理的投资规划。他们建议投资者尽量做好逆向投资、理性投资和长期投资,才会有较好的投资体验。

  中加基金上述基金经理表示,从权益投资角度,短期净申购过大,容易导致基金组合仓位被动下降,需要适当加仓;如果流动性不好,加仓进度可能会稍慢,有一段时间仓位低于申购前。而就债券投资来说,短期资金净申购规模过大,会对基金经理的短期应对能力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基金经理除了根据经济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等的变化判断市场动向,也需要对客户申购和赎回进行预判,将两者有效结合,及时调整产品组合的仓位和久期水平。

  上述沪上公募人士也表示,在下跌行情中,净申购的资金通常能够帮助基金经理在市场阶段性底部买到更多便宜的优质筹码。但如果是在上涨阶段,净申购可能需要基金经理配置看好的股票或是发现更多的投资机会,完成资金的有效配置。

  “持续、合理的净申购对基金管理是好事。”上述沪上公募人士称,最起码不用因为净赎回被动减仓,也能利用资产波动优化组合管理。而短期出现超大额的净申购,则可能被动降低仓位或者稀释组合收益。

  部分行业人士结合近两年的中小盘投资风格等,认为短期大额申购确实会对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上述华南公募基金人士表示,近两年,绩优基金往往会在中小市值公司里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或者在低估值板块中左侧布局。如果短期内资金申购量过大,暂时又找不到值得配置的好公司,必然会摊薄收益,有可能导致业绩出现回撤。

  多位行业人士也建议,投资者应该理性看待绩优基金,做好投资规划和逆向投资,才能收获更好投资体验。

  上述沪上公募人士表示,价值投资指引投资者在资产低估时买入、高估时卖出,隐含逆向投资的思维。普通投资者应该做好长期资金规划,在价值投资理念引导下投资基金,会更加理性,也会收获更好的基金投资回报。

  “绩优基金往往伴随一段时间资产上涨带来吸引投资者的业绩,投资者如果在大涨时大额买入,就存在阶段性追高的风险,不符合价值投资的理念。相反,投资者应该在绩优基金阶段性回调时布局,才能收获到更好的长期回报。”该公募人士称。

  上述华南公募基金人士也表示,绩优基金有时只是某一个阶段表现好,买入不一定就赚钱。建议投资者多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和基金产品的风格特征,同时对自身的风险收益水平有足够的了解,再去匹配申购,投资体验也会好很多。

  中加基金上述基金经理也认为,投资者最好避免以短期业绩来决定基金买卖,理性选择合适的投资时点,不要被市场情绪干扰投资决策。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券商晨会精华:防疫政策优化 短期关注“抗疫工具包”

下一篇:年内53家公司登陆北交所 “小巨人”占比近半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