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外汇金融服务 银行业护航外贸企业“扬帆出海”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2-12-16
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今年以来,受疫情、外部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一些挑战和下行压力,但外贸仍保持了平稳运行。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6%。
业内专家表示,在疫情暴发后,得益于我国有力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国内的复工复产领先全球。“因此,在其他国家生产能力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的情况下,全球产业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在疫情发生之后的两年多内有所上升,外需的增加带动外贸出口快速增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不容忽视的是,今年以来,美国、英国、欧洲等部分发达经济体央行持续加息,部分国家产业链及产能调整对我国外需产生了一定影响,我国外贸面临的挑战有所加大。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多个省市组团赴海外抢订单,各地政府积极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市场,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
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水平的开放,特别是在当前背景下,稳外贸对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意义重大。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护航外贸企业更好“走出去”,以优质的金融服务帮助外贸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快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
创新服务平台 助力贸易新业态发展
“联系运输、租船订舱、报关商检、收汇结汇……之前,想要把货物卖出去,要办理非常繁琐的手续。现在,只要打开平台就可以一键申请,后面只要专注按时完成交单就可以了。”在湖北经营着一家百货公司的杨先生对今年新上线的“卓贸通”平台赞不绝口。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卓贸通”平台是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为跨境贸易新业态下的市场采购场景重点开发的一款对外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也是湖北省内首家全线上市场采购贸易平台,能够直接与湖北省对外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交互信息,与海关数据互联,从而实现贸易背景真实性自动化审核。
不仅如此,交通银行还为客户定制了个性化功能,推动开户申请、签约绑定、收款通知、关单匹配、收汇审核、结汇入账等流程一体化、全线上化。
在了解到“卓贸通”平台后,杨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交通银行开立了对公账户。“平台一用就上手,一部手机就能搞定外贸收结汇业务,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精力。”杨先生表示,目前,他已经依托“卓贸通”平台为企业进行了逾千美元的收结汇。
“当前,外贸金融服务需求线上化、异地化发展趋势明显,叠加疫情因素影响,传统跨境金融服务的多项业务已经不再适配当前外贸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所以,金融服务的适时创新满足了外贸的新需求,在提高外贸便利性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外贸出口的增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创新业务模式 满足外贸企业融资需求
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小微外贸企业的交易具有小额、高频、电子化的特点,其资金需求“短、小、频、急”。
然而,小微外贸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规模小的情况,很难及时得到融资。
“近年来,我国外贸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服务贸易增加、外贸新业态发展较快,需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以更好地服务外贸发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了帮助跨境电商等小微外贸企业更好“走出去”,中信银行创新推出了“出口e贷”产品,通过搭建多维数据集成、风控模型构建、流程风险控制,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基于海关出口报关单数据和信保投保场景的全流程、自助式、纯信用融资服务。
“该产品的最大特点是一次授信、全年循环使用,并且放款‘秒’到账,在客户体验和操作便捷性上得到了认可,也让客户体验到了金融科技带来的便利。”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湖北某光电科技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LED光电系列产品的小型高科技企业,其60%的产品销往中东、南亚等地。2022年,该公司海外订单增加,但受疫情影响,销售资金结算周期延长,而原材料、运输费用等成本又在上涨,企业碰到了资金瓶颈。
“不用抵押,拿着出口贸易单据就获得了农行贷款,利率还有优惠。”该企业负责人说。
原来,农业银行湖北荆州分行在“助企纾困专项行动”走访中了解到该企业的情况后,根据企业出口商业发票下应收账款较多的实际情况,连续为其提供出口商业发票融资,不断补充营运资金,且美元贷款利率低于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利率,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不仅是出口商票融资,农业银行湖北分行还综合运用保函、福费廷、出口押汇等产品,扩大外贸信贷供给,同时,创新“国内信用证+自营福费廷”等组合产品,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一直以来,农业银行坚持以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核心,深化落实国家稳外贸、稳外资决策部署,持续加强境内外联动与区域协调发展,为“走出去”“引进来”企业提供优质跨境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外贸外资企业稳健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从农业银行了解到,今年前10个月,农业银行累计办理国际贸易融资(含国内证项下融资)业务9798亿元,同比增长55.5%。
创新宣传方式 引导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汇率波动是绕不开的话题。引导外贸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护航外贸企业穿越汇率波动周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
“赌汇率升值或者贬值都不是正确的做法,部分外贸企业可能对此认识不足,需要银行业做好宣传,推动外贸企业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做好外汇方面的风险管理。”娄飞鹏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为帮助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宣传普及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民生银行汕头分行不断创新宣传渠道和方式,通过“汇率风险中性管理”宣讲会、送宣传入企业、厅堂网点现场宣传、微信公众号宣传、发放线上调查问卷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大外贸企业外汇风险中性理念受众面,积极帮助企业全面认识、科学管理汇率风险,提升外贸企业运用衍生工具减少汇兑风险的业务能力。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今年前11个月,民生银行汕头分行结合线上远期结售汇渠道及远期点差优惠的“福利包”,累计办理外汇衍生品签约1.05亿美元,同比增长37.5%。辖内17家外贸企业落地远期结售汇“破冰”,助推外贸企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企业汇率避险需求持续增加。为帮助小微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交通银行创新推出小微企业“汇率管家”服务方案,制定延期追保等定向纾困措施,在部分地区试点项目制,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持续开发完善“EASY兑”线上外汇财资业务功能,积极疏通小微外贸企业汇率避险业务堵点痛点,取得良好成效。
《金融时报》记者从交通银行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该行小微企业汇率避险客户数同比增长67%,业务量同比增长51%。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