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宏观

GDP增速预计在5%以上 “三驾马车”动力足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2-12-23

摘要: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2023年我国经济形势预期如何?又将有哪些核心增长点?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外贸如何持续获得“新动能”?12月22日,《证券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五大首席经济学家。

  他们普遍认为,2023年我国经济将出现整体好转,GDP增速预计将在5%以上,消费、投资和出口具有较强增长韧性。

  2023年经济增速将在5%以上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预计2023全年GDP增速为5.5%左右,基本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中航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称,2023年将是内需和外需的拐点,内需将接替外需挑起中国经济复苏的大梁。与此同时,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消费有望迎来较快复苏,在政策的驱动下房地产行业有望企稳,投资和销售增速有望反弹,基建投资增速将保持高位。此外,经济增长动力来源丰富,高科技行业将保持高景气度,绿色双碳领域将出现持续性增长。

  “从趋势上看,疫情仍然会对今年底和明年初的经济形成一定扰动,但经济运行趋势是向上的,明年二季度经济将出现比较显著的同比和环比复苏。”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判断。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在当前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扩大内需相关政策持续发力起效的背景下,未来政策将在扩充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方面继续护航,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扩大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基础和意愿,增加居民的创收。

  “三驾马车”增长潜力不断释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受访专家也认为,消费和投资潜力的不断释放,将为2023年经济增长提供核心动力。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明年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还会是消费,其次是投资将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

  温彬分析称,明年消费增长将受益于三大有利因素。一是消费场景逐渐修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优化,线下接触型、聚集性消费将会逐渐修复;二是居民收入增速回升,疫情对就业的影响逐渐消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能力会相应提高;三是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加凸显。

  “商品零售和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都将回升到潜在水平附近。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望回到7%至8%左右,服务业增加值也有望回到5%至6%的增速水平,线下场景的消费和服务业景气度将显著修复。”明明认为。

  邓海清预计,旅游出行等行业后续大概率将快速复苏,2023年春节消费和出行数据值得期待。同时,汽车消费表现一直较为亮眼,预计仍将持续好于消费总体增速。

  从投资方面来看,温彬表示,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均有可发掘利用的优势。首先,我国基建项目储备充足、资金来源有保障,此外,今年的6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会继续发挥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共同支持基建投资;其次,在政策驱动下,制造业投资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也在凸显。包括推出设备更新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预计将会继续拉动制造业投资;再次,一系列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将有助于市场企稳,从基本面看,城市更新需求和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仍在。

  “明年制造业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承担起托底经济的任务。在当前稳增长政策大力驱动下,新老基建领域将迎来进一步发展,助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增长。”陈雳说。

  在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外经济复苏的供需结构性差异导致外需持续偏强,出口表现亮眼。但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海外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也对我国出口动能造成一定挑战。

  不过,受访专家认为,在新动能快速发展的情况下,2023年我国外贸或仍保持“韧性”。

  明明表示,从贸易伙伴来看,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速显著高于其他经济体,RCEP对于我国和东盟等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创造效应在发挥作用。另外,从出口商品维度来看,对欧洲高耗能产业的替代产品有望实现亮眼表现。今年以来,随着欧洲部分高耗能产业受到高能源成本的影响,我国化工制品出口已经体现出了一定的替代效应。

  温彬表示,我国供应链与产业链在经历了疫情反复冲击后仍能保持顺畅,韧性进一步增强。在疫情防控措施逐步优化后,2023年我国供应链与产业链的稳定性、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毫不动摇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下一篇:“亿元级”消费券派发!多地开启“撒钱”模式 数字人民币成为新手段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