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国内

山东沿运河城市多措并施 激发传统文化传播内生动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要:   中新网枣庄3月27日电(记者沙见龙)实施“非遗+”工程,打造“山东手造”活态传承新模式,携手运河沿岸城市创新非...

  中新网枣庄3月27日电 (记者沙见龙)实施“非遗+”工程,打造“山东手造”活态传承新模式,携手运河沿岸城市创新非遗文化展示方式……近年来,位于京杭大运河畔的枣庄市台儿庄区聚力实施运河文旅融合战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激发传统文化传播的内生动力。

  台儿庄区位于京杭大运河中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省级名录6项,市级名录59项,县级名录126项。

  据台儿庄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贺晨介绍,近年来,该区实施“非遗+”工程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形成了“非遗+”发展新模式;以打造全国非遗展演基地为目标,在重大节庆日期间举办“非遗+旅游”融合活动;同时联合大运河沿岸城市已举办两届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项目展演,携手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

  贺晨告诉记者,针对台儿庄区现有的柳琴戏、运河大鼓、洛房泥塑、皮影戏等国家级及省级非遗项目,该区进行了系统挖掘、还原,让非遗传承人入驻景区,并通过各种文化展演和主题活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扩大非遗文化影响力。同时,积极培育时尚、健康的夜经济新业态等,在台儿庄古城推出火龙钢花、爬杆龙等夜间演艺项目,推进民俗演艺、餐饮美食、特色客栈等业态发展。

  “我们将手工艺资源与景区、园区、云端等紧密融合,致力把‘小手艺’做成‘大产业’。”贺晨称,目前,该区将台儿庄蚕丝被制作技艺、运河木偶竹猴、鲁南玻璃制作技艺等多种手造工艺品纳入景区常态化展示销售,在台儿庄古城打造了“手造文化”特色街区,还开展了特色“研学游”体验课程,年接待青少年学生5万余人次。

  当前,数字文旅发展迅猛,台儿庄实施鲁南皮影、柳琴戏等数字再现工程,利用5G技术推动手造“进云端”,对景区博物馆进行云端布局,实现360度全景网上游览。贺晨告诉记者,该区还推动“云商品”发展,打造数字文创,推动地方特色、传统手工艺术与现代创意产业“搭台唱戏”,为传统手工艺带来更多附加价值;创立台儿庄古城“梦的礼物”文创品牌,推出近百个系列、数百种文创产品的线下体验和线上销售。

  据了解,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台儿庄区联合数字文旅企业,积极探索开展数字藏品开发运营,相继推出了台儿庄古城“古城夜景”、《运河护航队》首套数字藏品,利用最新数字技术展示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利用新形象,探索了数字文旅发展新路径。

  同样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畔的山东聊城临清市,拥有运河钞关、鳌头矶、舍利塔等宝贵文物古迹。“临清的运河钞关,是明、清政府派驻临清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税收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税收的1/4.”临清运河钞关讲解员王青青告诉记者,临清作为运河古城,明清时期繁华400余年,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旅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文化影响力。“一到节假日、寒暑假,游客就特别多,最多一天接待2000人次。”

  近年来,临清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国家战略和发展机遇,深耕大运河文化资源,推动古城升级,深挖文旅资源,发展全域旅游,积极打造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城市。创意策划了元运河风情街、竹竿巷文化街区等在内的运河古城、特色文化、乡村振兴等三大主题类文旅项目33个。

  临清市以古城、景区为载体,推进非遗展示、展演、体验与景区活动项目相融合,组织开展了“非遗+景区”“探索运河”、运河文化遗产研学游等研学游活动。聊城市副市长、临清市委书记刘培国表示,“文旅兴市”是该市重点工作之一,将抓好古城保护利用,发展全域旅游,完善文旅要素,打造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公园城市。同时,规划布局一批服务网点、酒店民宿、特色街区等配套要素,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完)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吉林产粮大县探索“田保姆”托管新路 管出好“钱”景

下一篇:俄媒: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或于近期访俄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