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私募

优化“长钱”入市环境 A股将引入更多活水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3-03-30

摘要:   近期,监管部门再度明确将坚定不移引入更多各类境内外机构投资者,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队伍发展。 ...

  近期,监管部门再度明确将坚定不移引入更多各类境内外机构投资者,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队伍发展。

  证监会3月24日召开的2023年机构监管工作会议提出,突出提质增效,继续壮大长期专业投资力量。此外,证监会2月2日召开的2023年系统工作会议明确表示,推动权益类基金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一系列鼓励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的具体举措,增强了资本市场吸引长线资金的能力,未来增量“长钱”入市可期,资本市场有望迎来更多活水。

  系列举措鼓励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注册制改革中,一系列具体举措有望引导机构长期资金入市。

  科创板和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确立了以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机制,提高了包括养老金保险资金等在内的网下投资者整体获配比例,将网下优先配售比例提高至不低于网下发行数量的70%。

  “全面实行注册制后,上述机制得到推广,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当安排不低于本次网下发行证券数量的70%优先向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年金基金、保险资金和合格境外投资者资金等中长期资金配售。”市场人士表示。

  全面实行注册制后,新修订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与承销商等相关禁止配售对象存在关联关系的管理人所管理的社保基金、养老金、年金基金亦可参与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配售,进一步扩展豁免范围,有力支持更多中长期资金参与注册制改革。

  全面实行注册制下,战略配售机制得到进一步优化,新修订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的未参与战略配售的社保基金、养老金、年金基金亦可继续参与本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上发行与网下发行。

  “伴随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国内政策的持续支持与引导,养老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国内具备长期投资理念的机构资金有望长期增配权益类资产,境外长期资金也有望延续净流入趋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说。

  此外,田利辉认为,随着注册制改革全面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将更加顺畅,资本市场吸引长线资金能力将继续增强。

  投资端改革持续推进

  为营造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在抓好融资端改革的同时,投资端改革也在持续推进。

  招商基金建议,要稳步提升机构投资者占比以及机构专业化水平,从而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李求索认为,伴随着国内政策的持续支持与引导以及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具备长期投资理念的国内机构投资者资金以及境外长期资金有望增配权益类资产。

  此外,调动长线资金积极性,倡导长期投资文化的举措正在推行。证监会此前发布的意见提出,引导基金管理人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采取有效监管措施限制“风格漂移”“高换手率”等博取短线交易收益的行为,切实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和“压舱石”的功能作用。

  “从赚市场的钱到赚企业成长的钱,坚持价值投资正在成为主流。”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

  增量“长钱”入市可期

  市场预期,随着长期资金入市便利度不断提升,配置型、长线资金将保持净流入。

  在居民资产配置力量推动下,公募基金有望继续成为股市增量资金重要来源。“2023年公募基金发行回暖可期,将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同时,个人养老金政策落地也会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认为。

  以险资为代表的长线资金料进一步流入A股市场。

  粤开证券预计,随着保费持续稳定增长及市场修复背景下权益类投资比例进一步提高,2023年险资入市规模将高于2022年,可带来增量资金1500亿元至2000亿元。

  此外,随着中国基本面稳步改善,外资投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外资将继续加大对中国资产的投资力度。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伴随有关中国经济反弹的证据不断出现,还会有更多长线外资流入A股市场,今年北向资金净流入或达3000亿元以上。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国泰君安:把握市场预期低点 布局航空超级周期

下一篇:一诺威:公司股票将于4月3日在北交所上市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