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债券

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作用持续显现 二季度专项债发行或迎高峰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3-03-30

摘要:   记者据数据统计发现,截至3月29日,年内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达11989.63亿元,从发行进度看,已发行新增专项...

  记者据数据统计发现,截至3月29日,年内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达11989.63亿元,从发行进度看,已发行新增专项债规模占全年限额(38000亿元)超31%,共有27个省份(包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发行新增专项债,投向以基建类为主。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季度全国多地加快地方债发行节奏,维持前置态势,与去年同期发行节奏类似,在一季度末均发行了全年专项债限额的三分之一左右。以去年发行节奏为参考,并考虑到地方债前置发行稳增长意义,预计今年二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将有所提速,形成发行高峰。

  数据显示,在一季度27个发行新增专项债的省份中,规模最大的为山东省,达到1446.39亿元。广东省、福建省、河南省紧随其后,发行规模均超800亿元,有15个省份新增专项债发行超400亿元。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指引下,各地新增专项债券发行体现出进度快的特征。随着宏观经济不断企稳,债券项目超前谋划、靠前投资作用明显,持续发力稳基建、补短板、强弱项的投资强度不减。

  “一季度我国专项债发行力度进一步加大。”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专项债对生产和民生项目支持的强度在提高,呈现出增速快、规模大、针对性强、杠杠效应明显等特点。

  从投向看,明明分析称,一季度新增专项债资金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基础设施、轨道交通、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基建类投向资金占比超过60%。而根据国家统计局3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0%,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3.5%。

  “在专项债带动投资的有效支持下,虽然处于一季度基建开工的淡季,但基础设施投资取得了较快增长。”明明说道。

  宋向清分析称,从资金投向看,已发行的专项债全部用于国家和地方战略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其发行增强了民间资本投资信心,有力地带动了多领域多行业多种所有制有效投资的扩大,发挥了政府投资对民间资本“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和杠杠杆效应,激活了实体经济的“一池春水”。

  张依群认为,一季度专项债发行的另一特点即是“效果优”,随着专项债投资领域的适度扩大,围绕交通枢纽强链补链、能源安全保障、农田水利设施能力提升、生态环保绿色低碳功能完善、冷链物流仓储产业支撑、市政园区基础设施保障和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重点领域投资项目更趋优化,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的融合度稳步提高。

  张依群进一步表示,去年年底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和今年一季度专项债发行使用强度、进度不减,有效带动了全社会投资的快速跟进。1月份至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随着3月份气温转暖,开工项目、规模还会继续扩大。

  展望二季度,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各地专项债发行将继续提速,对扩大有效投资的带动作用将持续显现。

  张依群预计,二季度专项债发行规模相较一季度将有所增加,对全社会投资拉动强度会继续提升。

  “预计第二季度专项债有望继续保持有序有度发行的基本态势。”宋向清认为,在持续加大专项债资金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的同时,宜强化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流程监管,尤其是在项目储备,负面清单管理方面应加强专项债发行与实际需要的适配度,促进地方政府更加合理地把握发行节奏,促进安全、规范、高效使用专项债资金。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银行倒闭潮造成近230亿美元缺口 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拟要求大行缴纳更多资金

下一篇:危机还未消除!巴克莱警告:第二波银行存款外逃已经开始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