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外汇

危机还未消除!巴克莱警告:第二波银行存款外逃已经开始

来源:财联社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3-03-30

摘要:   在经历了最初硅谷银行破产后的挤兑潮后,一波更为持久的存款外流风暴,可能即将接踵而至……   这是巴...

  在经历了最初硅谷银行破产后的挤兑潮后,一波更为持久的存款外流风暴,可能即将接踵而至……

  这是巴克莱高级固定收益策略师Joseph Abate在本周发布的报告中的最新观点。他认为,眼下有两波明显的资金外流,正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带来压力:

  第一波自然与储户最初对银行偿付能力的担忧有关,本月早些时候硅谷银行的突然倒闭,令几乎所有储户都大惊失色,挤兑潮也随之上演。不过,Abate认为,这波浪潮很可能已经“即将结束”。

  但眼下,真正的麻烦可能是来自第二波的存款外流潮——随着银行客户意识到货币市场基金可以提供更高的利率,更多存款可能流向这一资金池……

  Abate表示,硅谷银行的破产危机可能已经让公众意识到目前的存款利率很低!

  “最近有关存款安全的动荡可能唤醒了‘沉睡’的储户,并拉开了我们所认为的第二波存款外流的序幕,存款余额将流入货币市场基金。直到本周前,储户似乎都很少关注自己的存款余额高于存款保险上限(25万美元)的无担保风险。他们看起来在很大程度上也没有意识到存款的利率之低,”Abate指出。

  一对比吓一跳?

  事实上,早在硅谷银行本月爆雷之前,Abate在2月份的一场播客活动中就谈到了存款利率较低的问题。

  正如他当时指出的那样,从历史上看,在加息周期的早期阶段,所谓的存款beta系数——即储户对存款利率相对于美联储政策利率的敏感度往往很低。

  一开始,储户并不会主动寻求更高的利率,银行可以利用其特许经营权的力量赚取更大的净息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加息周期的延长,银行最终也会开始提高利率,以争夺更多存款。纽约联储去年11月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最近的周期中情况就是如此——进入加息周期越深,银行存款利率越会跟着联邦基金利率走。

image

  而这一次,银行可能会面临双重打击。

  Abate表示,他们的储户可能会寻求在货币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利率和安全感:

  Abate指出,“不管迄今为止,储户继续持有低收益存款的确切原因是什么,我们都认为,他们已刚刚醒悟到,他们有能力在货币市场基金中获得更多收益,而且这一次风险可能更小。毕竟,与银行不同,货币基金的资产是非常短期的,因此在美联储紧缩周期中,它们面临的利率风险要小得多。”

  巴克莱在报告中罗列的图表显示,目前联邦基金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之间的差距,正处于历史常态范围的最阔端,并在本轮周期内迅速扩大,撤出存款资金的动机越来越强烈。

image

  无独有偶,业内人士本周披露的另一组对比也显示,即便不投向货币市场基金,买入短期美债也是一个极佳的选择。3个月美国国库券收益率与银行存单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利率溢价。

image

  后面还有更多危机?

  从近来披露的数据看,伴随着银行存款的下降,目前货币市场基金管理的资产确实正在大幅增加。截至上周的前一个月内,美国货币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飙升约3120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5.132万亿美元。

image

  而从历史对比来看,本轮周期中,货币基金的资金流入很可能才刚开始升温。

image

  Abate表示,“储户已经达到了将注意力转向利率收益的门槛,第二波存款外流已经开始,我们预计银行未来将更加积极地争夺存款。”

  那么,既然巴克莱策略师Abate敏锐地提到了,银行业可能面临第二波存款外逃的风险,未来是否还会有更多的不确定风险呢?

  还真有可能!

  知名财经博客网站Zerohedge隔夜还提到了一个许多人如今可能没来得及关注到的风险点,那就是美联储计划在今年7月推出的新款即时支付工具FedNow,美联储将从4月起对此工具进行小范围测试,开始对第一批参与者进行认证。

image

  美联储的新FedNow计划将允许10,000家金融机构的银行客户,能够在365天7*24小时全天候的基础上即时将资金转入和转出银行账户。这可能是自移动银行和投资应用程序以来最大的创新,将让客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转移他们的资金。

  TDCowen分析师JaretSeiberg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就表示,FedNow将代表消费者使用电子货币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但在眼下这个银行业动荡的节骨眼,FedNow的出台也可能会加快提升储户从银行账户取出资金,并将其转移到更高收益的替代品的能力。随着银行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来遏制资金外流,这些趋势可能会增加它们面临的麻烦,特别是如果银行需要被迫出售更多目前尚未实现损失的资产的话。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作用持续显现 二季度专项债发行或迎高峰

下一篇:6G研发全面推进 融合应用空间广阔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