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行情

6G研发全面推进 融合应用空间广阔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3-03-30

摘要:   由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指导,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和紫金山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23全球6G技术大会...

  由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指导,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和紫金山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23全球6G技术大会近日在南京举行。业内人士认为,6G将以强连接、强计算、强智能和强安全的极致性能,支撑人、机、物的多维感知、泛在智联,赋能全社会数字化转型。当前6G发展正处于愿景需求形成及关键技术遴选窗口期,需要有效凝聚6G研发、技术、场景、标准化等方面的共识,培育全球一致的6G理念,扩大国际合作空间。

  全面推进技术研发

  6G即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也称为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我国正加快6G技术研发。

  科技部副部长张广军在2023全球6G技术大会上表示,我国在6G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太赫兹通信、通感一体、内生AI通信、确定性网络、星地一体化网络等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我国高度重视6G发展,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均作出相关部署,包括“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加大6G技术研发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推动6G国际标准化工作”等。

  工信部牵头成立了IMT-2030(6G)推进组,系统推进6G需求、技术、标准及国际合作等事务。工信部近日提出,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表示,我国将发挥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将产学研用集中发力,加强国际合作,加快6G研发。

  相关企业也在积极推进6G研发。近日,由中国移动与沃达丰公司、美国蜂窝电信公司联合牵头的《6G需求与设计考虑》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从运营商立场定义了6G需求,包括实现数字包容、能源效率、环境可持续性和灵活部署的演进路径等新需求,并提出6G系统架构与设计考虑。

  据悉,近年来中国移动深度参与我国IMT-2030(6G)推进组相关工作,承担6G智简网络架构、无线空口AI等1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导提出“数字孪生、智慧泛在”6G愿景。

  融合应用空间广阔

  6G的发展有望进一步打开融合应用空间。根据IMT-2030(6G)推进组发布的《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预计到2040年,物联网终端将呈现千亿级爆发式增长,连接数占比超过90%,基于XR设备、全息设备等新型终端设备的沉浸式业务有望贡献超过一半的月均流量,最终为6G带来“千亿级终端连接数、万亿级GB月均流量”的广阔市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邬贺铨认为,与4G相比,5G终端种类进一步丰富,将来6G也会有多种终端。不同类型终端对6G网络能力的利用率不同,其中,面向消费的应用有手机、可穿戴设备、头显、家电、网关等;面向行业应用的有工业模组、工业网关/路由器、车载终端、边缘计算等,这在5G的工业互联网中已经出现,6G时代将更为突出。

  6G还有一大应用是物联网。邬贺铨表示,物联网终端并不要求高带宽,而是要求低功耗、低延时、低成本、大连接、高密度,所以6G终端另一个维度是更轻量级、更便宜、更简单。

  《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说,6G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先进计算等信息技术交叉融合,实现通信与感知、计算、控制的深度耦合。

  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认为,未来10年,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将以技术融合创新作为主线,同时以颠覆性或全新性的技术体系作为补充路径。

  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陈山枝表示,移动通信1G到4G基本服务于人,5G要服务于行业,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数字化服务。6G则是要解决5G在行业应用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同时满足新需求。

  持续深化国际合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6G的创新和发展需要全球在研发、技术、场景、标准化等方面形成共识,持续扩大国际合作空间。

  在2023全球6G技术大会期间,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发布了《全球协力推进6G国际合作发展倡议》,倡导创建共研共建共享平台,聚力全球智慧,推动优势互补、协同创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机制落实落地,探索全球开放合作新范式,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投入支持,设立6G国际合作项目。

  “在全球6G研发提速,内涵越来越明晰,应用场景渐趋明朗化的今天,国际电信联盟(ITU)已经开始启动6G综合技术路线和标准研判工作,6G技术遴选期准备工作也即将全面展开。”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副秘书长富军介绍,为促进6G国际多方力量合作,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对30余家国内外研究机构、高校、企业进行了深度调研,印证了国内外涉及6G的机构始终保持着广泛、深厚、长期的国际合作基础,对持续深入合作有着强烈意愿。

  富军表示,6G研发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全球智慧聚力6G,构建共研共建共享的新型研发联盟,在6G网络技术的研发、标准、应用场景等诸多方面形成共识,促进全球移动通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张广军说,聚焦6G领域,科技部将以“构建未来数字世界基础设施”为目标,围绕愿景与应用、网络与覆盖、传输与器件等内容,支持全球科学家共同开展探索与合作,并欢迎广大的国际企业、研究机构、高校参与其中。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危机还未消除!巴克莱警告:第二波银行存款外逃已经开始

下一篇:腾讯正式发布AI智能创作助手“腾讯智影”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