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创投

私募创投与科技创新 走向良性循环通道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3-04-13

摘要:   4月10日,随着首批10家主板注册制企业上市,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在提升科...

  4月10日,随着首批10家主板注册制企业上市,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在提升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加快创业投资基金(VC)、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的投资退出效率,“募、投、管、退”链条的正向循环效果预计将进一步放大。

  VC/PE是创新资本形成的重要载体,科创企业从成立到上市的背后,有着一大批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身影。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22年,共403家具有VC/PE背景的中资企业实现上市,VC/PE机构IPO渗透率为78.86%;人工智能、IT及信息化、医疗健康等热门领域VC/PE渗透率均超八成,机构参投活跃。

  科创板畅通VC/PE“募、投、管、退”链条

  VC/PE是与实体经济、科创企业结合最为紧密的资本。VC、PE基金可以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扩张期企业提供所需的资本金,推动科技与资本融合,促进创新资本形成。在种子期,天使投资、VC等基金可以为研发人员成本支出、创新产品商业化以及市场开拓提供资本金支持,帮助企业解决早期资金匮乏的困难。此后,私募股权基金可以为企业发展、市场开拓等提供所需资本。在企业上市后,具有多层次结构的资本市场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企业直接融资需求。

  分析人士认为,私募股权基金将社会中分散的投资期限较长、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资金以基金的形式组织起来,以积极管理、组合投资的机构化、专业化方式开展长期价值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由于较长的生命周期、较低的流动性、较大的投资风险而要求实现较高的期限溢价、流动性溢价和风险溢价。而科技创新需要的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则较好地契合了科技创新的特点。

  科创板是资本市场补齐服务科技创新短板的重要落子。2019年,科创板的推出吸引了更多早期资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投早、投小、投科创”渐成风气,有效促进了科技、产业与资本的良性循环。据统计,有超过90%的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

  特别是科创板独有的询价转让制度,畅通了“募、投、管、退”的资本生态链,实现了创投资本与机构投资者的有序“接力”,为创新资本高效循环提供了有益补充。在科创板询价转让的交易双方中,出让方以创投股东为主,受让方限于具有定价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险资机构等。从实践效果看,科创板询价转让制度在促进早期投资人和长期投资者有序“接力”、缓解二级市场压力、优化投资者结构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截至2023年2月底,累计有34家科创板公司的58批股东完成询价转让,总成交额达271.41亿元。

  科创板通过制度创新,持续推动形成技术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引导资本投入的有效循环。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滋养”下茁壮成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底,科创板有504家公司披露业绩快报,这504家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合计1.2万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净利润1143.95亿元,同比增长8.05%。

  “硬科技”将是长期热门赛道

  “硬科技”仍是未来的重要投资方向之一。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月11日发布的《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3)》认为,2023年,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将逐渐复苏,投资机构可能将会围绕经济恢复、经济安全、产业升级三个方面布局,其中一个重要落脚点便是“硬科技”。报告认为,不管是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来看还是从产业链竞争力角度来看,“硬科技”领域都是长期热门赛道。投资者对优质项目应提前布局,寻找沉下心搞技术的创始人,投资聚焦需求比较紧迫的关键零部件、关键原料等领域。目前,我国需要在半导体、高端装备、工控系统、系统软件、新材料等领域补上短板,这些行业尤其值得投资者关注。

  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认为,创业投资是带有产业基因、技术智慧的资本,能够敏锐地发现新技术的潜在价值,准确把握市场机会,把技术信号转化为经济信号,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到更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中去,引导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应文禄认为,未来,创投行业投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方向不能变。创新资本在以半导体、生命科学、高端材料、先进制造、“双碳”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硬科技”领域,投资趋势越来越明晰,在前述高科技领域的投资,也让创投行业和科技创新创业逐步走向了良性循环的通道。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美联储会议纪要:曾考虑不加息 预计美国经济年内陷入衰退

下一篇:403秒!中国“人造太阳”获重大突破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