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市场

我国岩盐储量惊人 废弃盐穴可变身"空气充电宝"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3-09-07

摘要:   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之重要,可见一斑。近日,受日本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影响,人们对盐更加重视。其...

  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之重要,可见一斑。近日,受日本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影响,人们对盐更加重视。其实,我国海盐消费占比不大,岩盐资源更值得关注。资料显示,仅河南叶县一地的岩盐储量就高达3300亿吨,可供全国人民吃3.3万年。然而岩盐的价值远不止于此,盐矿采空后留下的盐穴,也是一笔巨大的绿色财富。

  盐穴是盐矿开采后的废弃矿洞,通常位于地下近千米,容积可达数十万立方米,且穴壁结实,耐得住高压。即便腔体产生裂缝,天然矿盐遇水融化再凝固后,裂缝很快就会自愈,这使得盐穴具备良好密闭性和自愈性。以往盐矿采空后,常规处理方式是对老井进行注水封堵,防止发生地面塌陷等事故,未能实现综合利用。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对储能需求大幅提升。其中,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这种“空气充电宝”的原理并不复杂,当电力过剩时,将空气压缩储存到足够大的腔体里,可将电能转化为压缩空气势能。当需要用电时,高压空气经过加热,进入膨胀机变成常压空气,在此过程中带动发电机发电,空气压缩势能即可转化成电能输出。

  压缩空气储能的功率造价、容量造价、系统综合转换效率与抽水蓄能相比不相上下。但压缩空气储能选址比抽水蓄能更为灵活,建设周期远低于抽水蓄能,同时不存在移民搬迁及生态环境影响等问题。与电化学储能相比,压缩空气储能的单位容量造价低,且不存在资源开发瓶颈、循环寿命上限、安全环保风险等问题。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实现电网削峰填谷,解决新能源并网消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多元化储能体系的重要补充。

  盐穴因上述天然优势特性,成为储存压缩空气腔体的首选。盐穴储气具有建设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技术成熟、密封性好、系统寿命长、安全稳定等优点,可满足大规模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的储气技术需求。随着山东泰安肥城、江苏常州金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等一批示范项目建设投运,废弃盐穴成了不可多得的宝贝。据统计,我国地下盐矿储量超万亿吨,盐穴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华东等新能源资源丰富区或负荷密集区。目前这些盐穴大多处于闲置状态,若能得到有效利用,将成为构筑新型电力系统的有生力量。

  为推动压缩空气储能发展,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将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列入“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重点方向之一。政策利好下,不断有企业入局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截至2022年底,剔除已投运项目,备案项目规模远超已投运项目规模,参与企业包括中国能建、中储国能、中国电建、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国华能等。其中,中国能建计划在湖北、山东、辽宁、甘肃、青海等多地布局上百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远期规划上千座。有机构预测,压缩空气储能有望形成千亿元级市场规模。

  目前压缩空气储能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地理条件约束。建造压缩空气系统需要特殊的地理条件用作大型储气室,如盐穴、高气密性岩石洞穴、废弃矿井等。但盐穴地质构造特殊,仅存在于少数地区,适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的废弃或天然地下盐穴资源有限,选址较难符合实际需求;地面高压储罐则会占用地上面积,且造价高昂。这些限制成为影响压缩空气储能推广的重要因素。

  推动人工硐室储气技术走向成熟,将极大拓宽压缩空气储能市场空间。基于人工硐室储气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可在选址上摆脱对盐穴的依赖,同时还具有压力上限更高、波动可利用范围更大、系统转换效率更高、埋深更浅、易于检修等优点。有利于结合我国能源禀赋,使大规模储能与风光资源形成有效联动。2022年12月,辽宁朝阳、甘肃酒泉两个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开工,破解了压缩空气储能受地理条件制约的世界性难题,在压缩空气储能规模化推广、地下空间高效利用等方面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经济性是压缩空气储能商业化发展的基础。当前,在储能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示范、电力市场建设和储能价格机制等方面,还缺乏更明确的政策支持与相关标准体系,制约了我国压缩空气储能规模化开发建设。在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相关电价政策仍不明确的情况下,可争取与抽水蓄能电站类似的两部制电价,通过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实现盈利。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共建粮食供应链合作生态圈 应对全球粮食危机挑战

下一篇:"酱香拿铁"引爆消费市场 瑞幸给退市企业哪些启示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