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时政

最高税率36.3%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下狠手”!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4-08-21

摘要: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8月20日,欧盟委员会向相关方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8月20日 ,欧盟委员会向相关方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

  与欧盟委员会此前6月12日披露的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电动汽车(BEV)征收的临时关税水平相比,此次欧盟委员会对拟议税率进行小幅调整。

  其中,比亚迪为17%,吉利为19.3%,上汽集团为36.3%,其他合作公司为21.3%,其他所有非合作公司为36.3%;决定对特斯拉作为中国出口商实施单独关税税率,现阶段定为9%。相关方可以尽快向委员会服务部门请求听证,并在10天内提供意见。

  早在2023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起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2024年7月4日,欧委会公布了初步裁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7.4%至37.6%的临时反补贴税,初裁诸多认定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部分程序做法缺乏透明度。2024年8月20日进行终裁披露,并将于11月4日前做出最终裁定。

  对此,欧盟中国商会对欧委会这一贸易保护主义做法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欧盟中国商会再次强调,中国制造电动汽车的优势不是基于补贴,而是基于产业规模、整体供应链优势及市场激烈竞争。欧委会不公平地利用贸易工具阻碍电动汽车自由贸易,这种保护主义做法只会伤害欧洲汽车产业自身的韧性,冲击公平竞争环境和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并加剧中欧贸易紧张,向全球合作和绿色发展发出极其错误的信号。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披露答记者问

  问:8月20日,欧委会进行了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披露,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多次指出,欧方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预设结论,在调查各环节的做法均违背其承诺的“客观、公正、非歧视、透明”原则,也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

  在本案调查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中国业界通过提交答卷、书面评论、听证会陈述意见等各种方式,提供了数万页的法律文件和证据材料,全面、深入地就欧方不合理、不合规做法进行抗辩,并指出欧方对中国电动汽车设限将扰乱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损害欧盟消费者利益,破坏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

  欧方此次公布的终裁披露并未充分吸纳中方意见,仍坚持错误做法,裁出高额税率,还利用抽样区别对待中国不同类型企业,扭曲调查结果。该终裁披露是基于欧方单方认定的“事实”,而非双方共同认可的事实,中方对此坚决反对、高度关切。

  6月底以来,中欧双方基于事实和规则,就本案开展了十余轮技术磋商。中方一直本着最大诚意,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与欧方妥善处理贸易争端,希望欧方切实与中方相向而行,本着理性、务实的态度,加快探讨妥善解决方案,用实际行动避免贸易摩擦升级。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欧委会预披露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措施 欧盟中国商会回应

  8月20日,欧盟中国商会关于欧委会预披露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措施的声明。

  欧盟中国商会注意到欧委会于8月20日预披露了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终裁措施建议,对中国及欧盟在华生产的纯电动汽车建议征收为期五年、17%至最高36.3%的反补贴税;对在华生产的特斯拉电动汽车征收9%的反补贴税。欧盟中国商会对欧委会这一贸易保护主义做法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欧洲汽车产业界发展和欧方报告均显示,没有充足证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盟市场造成实质性损害,而欧方基于“损害威胁”而强行推行贸易措施的做法有违WTO相关原则,这是产业界所无法接受的。

  欧盟中国商会再次强调,中国制造电动汽车的优势不是基于补贴,而是基于产业规模、整体供应链优势及市场激烈竞争。欧委会不公平地利用贸易工具阻碍电动汽车自由贸易,这种保护主义做法只会伤害欧洲汽车产业自身的韧性,冲击公平竞争环境和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并加剧中欧贸易紧张,向全球合作和绿色发展发出极其错误的信号。

  自欧方对华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以来,中国和欧洲汽车产业界不断呼吁欧方尊重事实,不要随意动用贸易工具扰动市场,不要采用不公平手段阻碍中欧汽车合作。欧盟中国商会呼吁欧盟机构和欧盟成员国听取中欧汽车产业界的声音,客观理性看待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及市场机遇,从促进自由贸易、尊重全球化发展以及助力全球绿色转型角度出发,取消对华制造电动汽车的反补贴税安排,真正促进中欧汽车产业链互利共赢发展,促进中欧绿色贸易,为全球应对气变的绿色转型做出切实努力。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商务部回应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披露

下一篇:生成式AI手机背后的产业链角逐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