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大而美”法案:美国的“兴奋剂” 全球的危险品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5-07-08

摘要: 上周,美国政府签署《大规模税收与支出法案》(“大而美”法案),这项争议日久的法案正式成为法律。该法案恰似给美国经济...

上周,美国政府签署《大规模税收与支出法案》(“大而美”法案),这项争议日久的法案正式成为法律。该法案恰似给美国经济注入代价高昂的“兴奋剂”,一边减税举债对内加大刺激,一边持续对外转嫁经济风险。这种对美国经济“竭泽而渔”、对世界经济“祸水东引”的行为,折射出美国国内治理所面临的深层困境。

这份近千页的法案核心内容并不复杂:通过永久性降低企业税率至20%、对富人实施大规模减税、免除小费与加班收入税收,试图刺激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同时,1570亿美元的新增军费与1500亿美元的边境安全拨款,则打上了“创造就业”的旗号。

法案对美国经济具有刺激兴奋作用,然而要为之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为平衡减税造成的财政收入窟窿,法案削减了1万亿美元以上的社会福利支出——约1200万低收入者将失去医疗保险,300万人被剥夺食品券资格,医疗补助门槛也被大幅提高。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分析,仅法案中的延长减税措施在未来10年就将带来超过4.5万亿美元支出成本。同时,参议院版本法案在未来10年将使美国赤字增加近3.3万亿美元,美国债务上限也将提高5万亿美元。

法案这种“劫贫济富”的设计,将使财富加速向顶层聚集,而社会成本则甩给最脆弱的群体,更直接透支了美国未来的财政健康。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就痛批法案“极其疯狂且具破坏性”“给夕阳产业提供施舍,却严重损害未来产业”。

在本届美国政府看来,该法案可以通过永久性降低企业税率、免除特定劳动收入税收等措施来释放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的短期动能,减税带来企业资本开支的回升与股市的乐观反应,能被包装为政府创造经济增长的“证据”,在选举周期内具有显著政治吸引力。分析认为,这有助于在短期内压制美国国内社会矛盾,同时也为美国政府对外转嫁风险提供操作空间。

实际上,就在该法案通过参议院投票后不久,美国政府就已经迅速将矛头指向世界,宣布将每日向10个国家发送关税通知函,税率从10%到70%不等。有分析认为,此举旨在“用外国关税收入填补美国国内减税缺口”。同时,美国所谓“对等关税”90天暂缓期临近,美国政府突然强硬的表态,迫使各国在高压下接受不平等条款的意图一览无余。

“大而美”法案的支持者声称,法案将通过企业回流与投资增长重塑美国经济竞争力。不过,当减税红利被关税成本抵消,企业实际承担的合规成本与供应链中断损失,可能远超税收优惠。更关键的是,以邻为壑的政策必然引发反制——欧盟已酝酿针对性关税,新兴市场则在加速“去美元化”布局。这种对抗性循环一旦形成,全球经济增长的整体蛋糕将持续萎缩,最终反噬美国企业的海外利润根基。

本届美国政府就职以来推出的种种争议政策,反映出美国国内经济治理失序的困境。这种政策变动正对世界经济带来多重冲击。

首先,多边贸易体系遭遇信任危机。当美国以国内法案为由单方面调整关税,其行为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的互惠原则。欧盟、日本等传统盟友被迫重新评估与美国的贸易关系,新兴经济体则加速推进区域自贸协定以规避系统性风险。全球供应链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的重构进程,因美国政策不可预测性而显著提速。

其次,美元信用基础面临持续侵蚀。法案再度提升债务上限,虽然暂时避免债务违约,却让美国国债规模突破40万亿美元。当财政纪律让位于政治周期,各国央行对美元资产的长期信心必然受损。历史表明,主权货币的全球地位不仅依赖市场,更需要货币发行国的财政自律——而当前法案正在消耗这种稀缺的政治资本。

此外,气候治理共识受到局部冲击。法案中清洁能源补贴的取消与化石能源的政策倾斜,不仅削弱《巴黎协定》的执行力度和机制,阻滞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更可能引发连锁效应:部分工业化国家可能以竞争力为由推迟低碳转型,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技术合作中断的风险。

当前美国一些人的政策路径,正将世界推向“零和博弈”的危险轨道。这也让世人更加看清,世界经济的真正风险,不在于美国经济的短期波动,而在于其政策引发的系统性信任危机。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二手房交易保持高活跃度 刚需释放巩固市场回稳基础

下一篇:德经济界人士:美在贸易谈判中不断更改立场失去可信度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