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时政

全国电力市场统一“度量衡” 改革红利加速释放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5-08-07

摘要: 电力市场化改革迎来里程碑事件。《经济参考报》记者8月6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

电力市场化改革迎来里程碑事件。《经济参考报》记者8月6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标志着涵盖电力市场各品种各环节的“1+6”基础规则体系初步构建完成,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市场规则“碎片化”“差异化”的问题,为电力商品自由流动统一“度量衡”,从而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有关负责同志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组织电力交易机构从与国家基本规则的一致性、出台程序的合规性、制度规则间的协同性等方面,对业务区域内现行市场制度规则进行梳理自查,推动各地在基本规则的要求下统一规范开展市场交易。

西北的风电、光伏点亮大湾区的灯光,西南的水电奔涌进长三角的工厂,电力资源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全国购”的背后,是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多级协同”的电力市场体系正加速从蓝图走向现实。

自2015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经历了大用户直购电试点、东北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试点、电力现货市场试点等“先试点、再总结、后推广”的过程,电力中长期、辅助服务、现货等各种市场、各类品种逐渐走向全国。

“但也存在市场规则体系不完整不统一、不正当干预行为时有发生、市场交易品种功能重复、省间省内市场衔接不畅、市场经营主体切身利益难以有效保障等问题,制约着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上述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有关负责同志说。

破除市场分割和省间壁垒,建立全国统筹的“电力超市”,其核心是建立统一的规则体系。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修订了已经实施19年的《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形成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基础规则体系中的“1”,此后又陆续围绕电力市场运作的核心部分和关键环节编制出台了6项配套规则。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解释说,《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相当于整个电力市场的地基,规定了市场运行最根本的原则、目标和大的框架。6项配套规则相当于六根重要支柱,首先是交易品种的三项规则,中长期交易规则关乎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电力买卖,现货市场规则决定了“当天”或者“第二天”电力如何实时交易,辅助服务市场规则规范了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服务。其次是市场运行关键环节的三项规则,市场注册规则规定了谁有资格进市场买卖,信息披露规则要求市场参与者公开必要信息,计量结算规则解决的是“用了多少电,谁该付多少钱给谁”的问题,是市场交易的“最后一公里”。

“1+6”基础规则体系紧密配合、环环相扣,为电力市场规范有序运行扫清了制度障碍,最终受益的是经营主体,更是广大电力用户。

对此,潮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海深有感触。“电力市场交易各环节有了全国统一标准,大大降低了售电公司跨省做生意的成本和风险。以注册为例,以前想在11个省份、地区做生意,可能就要按照11套不同规矩准备材料。现在,只需在一个地方注册一次,就可以实现全国通行。”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电力市场经营主体数量增至81.6万家,同比增长8.9%,形成了由3.5万家发电企业、77.7万家电力用户以及4409家售电公司组成的活跃群体;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6.1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62.7%;绿证交易量同比激增364%,绿电交易电量增长235.2%。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和经营主体数量延续稳步增长态势。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完成市场交易电量2.9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电力市场每交易4度电,就有1度通过跨省区交易实现。截至6月底,全国电力市场经营主体数量97.3万家,同比增长23.8%。

按照计划,我国将在今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到2029年,全面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下一步,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建设持续深化,国家能源局将继续出台一系列监管指引,不断健全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基础规则体系,实现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绿电绿证等各品类市场的高效协同和有机衔接,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范有序运行提供坚强的制度支撑。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中金:宏观视角有多个原因支撑中国股市表现

下一篇:国内10家荟聚购物中心将被打包出售?宜家回应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