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资讯

资金资源投资于人 做好免费学前教育“加减法”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5-08-11

摘要: 学前教育费用是幼儿家庭的一笔重要支出,对不少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政策落实落细,将更好促进亿万名...
  • 学前教育费用是幼儿家庭的一笔重要支出,对不少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政策落实落细,将更好促进亿万名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推动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 民生保障再迎重磅政策。近日,“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落地,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这项预计惠及约1200万人的重要民生政策,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是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的有力举措。

  • 学前教育费用是幼儿家庭的一笔重要支出,对不少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此次政策明确,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也就是大班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对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对于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则由国家承担,也就是财政对幼儿园给予补助。在这张“民生答卷”中,以政府责任和投入的“加法”,实现家庭教育成本和支出的“减法”。

  • “加减”之中,既体现了力度,也体现了温度。力度之大,在于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即惠及1200万人左右,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大约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温度则更加可感可触可及,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的大班儿童,体现出普及普惠,千万家庭切实减轻了育儿压力。同时,还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做好这道分量十足、沉甸甸的“加减法”,承载着社会广泛期待。

  • 做好“加减法”,要加大政府投入,强化资金保障。近期,国家出台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育儿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财政投入巨大。政策的切实落地,需要财政资金充分保障。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从承担比例上看,中央财政拿大头,最高达八成,对中西部地区给予政策倾斜。各地需要统筹安排好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政策实施经费持续稳定投入,及时足额拨付资金,真正把好事办好。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和信息公开,确保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使用规范、安全、有效,杜绝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拨缓拨补助资金等行为。

  • 做好“加减法”,要确保“免费不降质”。学前教育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关系着人一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高质量学前教育既是千家万户所盼,又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所需。在有效降低人民群众教育支出成本的同时,还要重视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确保“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决不能降低质量标准。特别是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规范办园行为,科学实施保育教育活动,提高保教质量,切实守护好在园儿童身心健康。

  • 做好“加减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是一项重要原则。加强民生保障,应该精准施策、适时适度,切忌脱离实际。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要采取稳妥有序方式,在免费项目上,明确免保育教育费,不含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在免费年限上,则明确从幼儿园大班开始。这是一种精准、务实的做法,既有效减轻了幼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又确保财政可持续,体现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下一步,通过跟踪评估实施效果,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研究适时完善政策内容,免费学前教育的保障水平有望逐步提升。

  •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这项政策落实落细,将更好促进亿万名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推动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特普会”倒计时 美俄还在酝酿更大的核博弈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