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银行

代销新规即将实施已有银行抢先行动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5-08-18

摘要:   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代销新规”)已进入落地倒计时。在不足...

  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代销新规”)已进入落地倒计时。在不足两个月时间里,银行机构正抓紧调整代销业务模式。记者注意到,近日,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连续两日公告披露,分别终止与“华为钱包”“宇通生活”两大第三方渠道平台的基金代销业务合作。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既是商业银行对代销新规的及时响应,也传递出银行正全面强化合规经营、回归自主渠道管控的明确信号。预计其他银行也会基于当前代销业务模式评估适当、合理地调整方向。长期来看,代销新规的实施将推动银行代销业务模式的系统性重构,倒逼银行完善代销模式及链路,提升业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业务调整节奏或加快

  8月14日,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于2025年9月4日起终止在“华为钱包”平台代销公募基金业务合作。公告明确,已签约定投业务的投资者,自2025年9月4日起将停止定投资金扣款清算。8月13日,该银行也曾发布公告称,将于2025年8月25日起终止在“宇通生活”平台代销公募货币基金业务合作。

  “此举传递出银行机构正全面强化合规经营、回归自主渠道管控的明确信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根据代销新规要求,商业银行代销产品仅限通过自有渠道,不得外包或嵌入其他机构,这意味着银行必须将代销业务纳入自身可控的渠道体系,以确保销售行为的合规性、透明性和可追溯性,这也是银行终止与第三方平台代销基金合作的重要原因。同时,减少第三方平台合作有助于银行更好地控制销售流程中的合规风险,将代销业务迁移至自有App也能提升客户黏性。

  娄飞鹏还表示,在代销新规即将实施的背景下,银行已普遍开始审视并调整代销业务模式。未来几个月内,其他银行也将陆续终止与第三方平台的代销合作,尤其是自有渠道基础较好的银行。相比之下,大型商业银行因具备较强的系统支持和客户基础,调整节奏可能会更快。

  代销业务模式将重构

  政策层面,3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商业银行仅限于在本行营业网点、官方网站及互联网应用程序(App)等本行自主运营且不依赖于其他机构的渠道设专区销售代销产品,不得通过外包业务流程、让渡业务管理权限、将全部或者部分销售环节嵌入其他机构应用场景等方式违规开展代销业务。

  对于代销新规落地后的影响,娄飞鹏认为,短期来看,部分习惯通过第三方平台办理基金代销业务的客户需重新适应银行自有渠道操作;银行也需投入资源进行系统改造、客户引导与培训,可能暂时影响业务效率;同时,部分第三方平台可能因失去银行合作加速行业洗牌,而合规能力强、销售优势突出的机构或将获得更多机会。长期而言,代销新规将推动代销业务进入“全流程可回溯”的监管新阶段,不仅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合规水平,还将倒逼银行强化App、官网等自有渠道建设,进一步提升客户黏性与服务效率。

  苏商银行高级研究员杜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终止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顺应了银行财富管理策略的转向。一方面,当前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旺盛,银行正发力强化中间业务收入。引导用户回归自营平台,有助于沉淀客户数据、完善画像,更深入挖掘需求。另一方面,银行自营平台理财产品更丰富、服务更专业,有利于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财富管理方案,匹配多元化产品与个性化投顾服务。从风险防控角度看,核心业务环节与管理权限回归自营,也便于银行更好地开展合格投资者筛选、投资者教育、反洗钱及数据采集等工作。

  业内人士预计,代销新规落地后,银行将加速重构代销业务模式。杜娟认为,未来银行代销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依托庞大客户基础,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大众财顾服务;二是整合存款、理财、信贷、基金、保险等全品类资源,以专业视角筛选产品,打造一站式财富管理平台;三是通过团队建设与内外合作,提升财管、法务、财务等领域专业能力,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专属财富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欧洲多国及北约欧盟领导人将参加美乌峰会

下一篇:与上半年截然相反 甲醇市场格局有变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