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国内

生产性服务业用电量“领跑”释放多重信号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5-11-24

摘要: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4%,创下今年月度增速新高。从产业看,第三产业用电量达1...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4%,创下今年月度增速新高。从产业看,第三产业用电量达16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1%。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如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1.8%。这组数据清晰传递出经济发展的浓浓暖意。

笔者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用电量激增,绝非单纯的能源消耗增加,而是我国经济结构向高质量转型的核心信号,更是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的生动写照。

其一,政策赋能精准滴灌,打开产业发展广阔空间。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产业发展筑牢制度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李春芳日前表示,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发展的“粘合剂”,贯穿生产活动全链条,是产业延链增值的关键支撑。“十五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广阔,民间资本大有可为。

从国际视角看,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一般占GDP总量的7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到GDP比重的40%—50%。2024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6.7%,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为31.4%。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预测,到2035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提升至50%—60%,新增数十万亿元的市场需求。

其二,产业融合打破边界,激活创新转化乘数效应。用电量激增的背后,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正催生“1+1>2”的协同效应。根据国家统计局分类,生产性服务业涉及16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348个行业小类,主要包括:批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生态环保和环境治理业等。

在信息化浪潮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动能尤为显著。10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1.0%,这背后是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加速扩容与迭代。随着远程办公常态化、直播电商加速发展、工业互联网深度渗透,社会对数据处理的算力需求呈指数级攀升,直接带动相关电力消费快速增长。这些数据共同指向关键结论:在传统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正扮演着不可替代的“桥梁”角色,推动技术创新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成为衔接创新成果与实体经济的核心纽带。

其三,市场需求持续升级,构筑内生增长坚实根基。用电数据的跃升,本质上是市场需求升级的结果。随着居民消费从商品主导转向商品与服务并重,2024年我国服务零售额增速较商品零售额高出3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已达46.1%,催生了对高品质生产性服务的强烈需求。这种由市场主导的需求牵引,让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具备了坚实的内生动力。

每一度电的增长,都是经济活力的生动注解;每一个产业数据的跃升,都是转型发展的坚实步伐。展望未来,随着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的深入实施,这片万亿元级蓝海将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为从业者带来价值跃升的机遇,并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两部门拟规范大型网络平台个人信息保护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