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监管

化解“影子银行”风险 促进金融市场稳健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0-01-20

摘要:  近日,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将继续拆解“影子银行”,大力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

  近日,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将继续拆解“影子银行”,大力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防止死灰复燃。而此前发布的《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也针对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按照业务实质实施一致性、穿透式、全覆盖风险管理”。

  2020年开年不久,银保监会频频提及“影子银行”,并将继续拆解“影子银行”、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列入2020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九大任务之一,彰显出监管部门继续化解“影子银行”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坚定决心。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在常规银行系统之外的信用中介行为和机构。作为市场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依法合规经营的“影子银行”业务可以成为金融市场的有效补充。然而,由于部分“影子银行”业务未做到合法合规,且多处在监管相对薄弱的领域,从而滋生多层嵌套、通道、资金空转、以钱炒钱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带来风险交叉传染的隐患,成为金融风险的一大重要来源。

  为了整治金融市场乱象,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近年来,我国监管部门加大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影子银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据银保监会近日公布的数据,自2017年启动“治乱象”以来,“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风险持续收敛,三年来已累计压降“影子银行”规模16万亿元。

  可以看到,化解“影子银行”风险,监管的治理和引导不可或缺。通过对“影子银行”领域的业务乱象、交易乱象进行“精准拆弹”,有助于促进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是治理国内“影子银行”问题的一个关键措施。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诸多乱象,突出的表现便是产品多层嵌套,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快速膨胀,再加上资管业务联通多类金融机构,过于复杂的产品和业务加剧了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的金融风险传递,形成了庞大的“影子银行”体系,潜在风险亟待有序化解和规范。按照资管产品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资管新规严格规范资管产品投资非标,坚决打破刚性兑付,抑制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可以说,针对“影子银行”的产生根源和多种乱象实现了精准施策。

  自资管新规出台以来,套利空间和行业泡沫被挤压,过去比较显著的资金空转、以钱炒钱、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增长过快等现象得到了遏制,“影子银行”风险逐步收敛。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截至2019年3月末,投向其他类型资管产品的银行理财产品为10.7万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2018年4月末)下降了17.1%。产品净值化转型得以加速,截至2019年3月末,净值型资管产品38.8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10.2%。

  应该看到,我国金融供给总量虽然在持续增长,但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平衡不适应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由于社会融资需求迅速井喷,而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由于缺少必要资信,抗风险及担保能力不足,往往难以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也从侧面催生了“影子银行”这一渠道。

  因此,化解“影子银行”风险,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除了要发挥监管的规范功能之外,还要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结构,推动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引导更多资金及时、有效地流向广大民营和小微企业。

  2020年1月份以来,从国务院金融委第十四次会议指出“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到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强调“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重点,加大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再到银保监会发布《意见》明确“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续贷支持力度,提高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比重”,可以预见,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仍是2020年我国金融监管工作的重点。随着相关政策逐步细化和实质性推进,金融保险机构体系也将为市场提供更具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及产品,以满足民营、小微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从而牢牢堵住违法违规“影子银行”业务的“偏门”,实现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石油勘探8000米超深层“死亡线”首被突破

下一篇:人民银行二代征信系统正式上线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